2013年3月13日 星期三

英語文學習之路(3.0) 英語文學習方法論 ─ 障礙分析




英語文學習之路(3.0) 英語文學習方法論 障礙分析

前言
分享心得
遇到障礙
什麼是你的障礙點?
找出弱點

學習障礙與困境的現象

從源頭找出問題所在

學習困境,原因之一探討 先認清事實,字彙真的很多!
學習困境,原因之二探討 是在學翻譯還是學英文?
台灣制式英語文教育問題
學習陷阱!→背單字
學習陷阱!→文法
中文字的發展困境兼論英文翻譯問題


前言
將自己學習英語文心路歷程分享有同感的人
學英文很重要,這是許多人都贊同的一句話與一件事,但要怎樣學好英文? 這是很多人共同的困擾,家裡的角落裡一大堆的英文學習書,似乎相見不相識,是很多人的感觸。

幾個個人觀點分享,希望藉此以文會友,若剛好能幫助到許多學習者減少挫折與提高學習效率,那就留著用,若是與你覺得最好的學習方式不符合,那就不要在意我的觀點與意見。

幫助自己事半功倍的學習能夠聽、讀、說、寫→英語文

這不是大家都想要的學習英語文的目的嗎?

然而實際上沒有這樣容易的事,學習路上如何避免用錯誤的學習方法,才是要不斷審視與檢討的事情。


學習方法與教材的比較

國內出版的英語文學習教材與外國英語文教材,最大不同處,就是多了中文翻譯的解釋,基本上若你要捨棄翻譯式的學習語文方式,這種教材完全不要用。

教材好或壞的問題,影響學習的效果外,若是因此建立的學習方法不好,最糟的是產生壞的學習觀念,讀不下去。

在台灣或是國外一樣有很多老師為了鞏固在學校內的地位,為了自己要升等硬是拼湊出一本書,根本沒有研究學習方法,沒有提供讀者如何利用這本書的方法? 要花多久時間? 如何延伸學習?如何驗證成效? 說難聽的,就是只想賣書賺錢卻沒有等值的內容與價值。

在學校,學生就像是羔羊,學不好就被說是不用功,資質不好。

沒人說是老師不好,再不好的老師也得罪不起,成績握在老師手上,你只好將就虛與委夷。

離開學校後,也終於脫離苦海,不要讓自己可以有選擇時再陷入這樣的錯誤學習方法


我的年紀早已脫離台灣制式教育的藩籬很久了,不需要也不必要,不想再用受罪與被糟蹋的方式學習英語文,正好如此,可以有一個全新的視野與態度,是用快樂與享受的方式學習,以獲得樂趣與成就感,並且在短時間與有效果的增加自己在這方面的能力。

我沒有資格教別人英語文,而是將自己學習過程中有所感,提供一個同樣是學習者的心得與經驗,最希望的是能幫助朋友與家人能從學習的障礙裡脫困而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並分享有興趣了解的人。


遇到障礙
若你現在正處於學習的困境中,先一一釐清問題,什麼是你的障礙點?

聽力測驗對不論是對英語系學生或是各國學生來說是要先考的項目,對台灣學生這反而是有困難度的,相較於閱讀這項目來說。
其實就算是英語系國家的文盲也聽得懂英語也能說英語,這對任何國家來說,沒讀過書的人也都能說本國話或是交談。
所以聽跟說,應該是語言學習的第一步。

這就是中文的與英語文教育的重大問題,因為台灣制式學程的英語文教育,嚴重的被書面化與考試化(筆試),而非完整的聽讀說寫教育,這對於中文(國文)的教育方式亦同,都是在僵化且不研究語文正確的學習方法。


學習障礙與困境的現象之一

為考試而讀書
因為是為考試而採用學習的方式,只要是考試要考的方式,變成是學習的方式。
從學校所教導的學習方法,阻礙你的學習,反而讓自己更學不會,當你被一大堆不知道的單字包圍在字堆當中,你要如何脫困如何了解這段文章的意思?

錯誤的學習方式與方法讓你越不能脫困,並使得你喪失信心與興趣學習英文,最後讓你的英文學習變成苦差事與不得其門而入

錯誤的學習方法包括以下型態:

用中文學習英文
當老師要評量你的學習成果,不也是要你說出這段英文或單字或是字彙的意思是什麼嗎?
當你說出這意思時不也是在用中文嗎?
哪怎能算是學習英文,要說也只能說是在學習翻譯,不是嗎?

翻譯的學習方式
用背的方式
背單字的方法

就連國內各級學校學程的期中考、聯考也不會要求用中文答案回答英語文考試的答案或是翻譯英文,那我就不知道為何國內的英語老師要用中文教導學生學習英語文?

這些台灣培養出來的英老師到底是誰告訴他們要這樣教學生的,若是他們的教學方式是對的,那他們也應該同樣能教會英語系的學生,如果是的話!

不要讓自己的小孩與晚輩仍在這樣錯誤的學習方法與環境裡,學習無法致用的英語文,在台灣就算是讀到大學的大部分學生,仍只有少數學生真的有信心敢與使用英語文的人交談或是到外商公司謀求職務,這是台灣教育的大問題,而且問題是還繼續在進行當中

讓教育變成無可挽回的錯誤繼續進行著,這不僅是能力的煅傷,更讓時間與精力不斷流失的資源浪費。

用中文輔助學習的方式,只會讓你的英語文學習產生更多障礙與不必要困擾,所以學習英語文必須完全不要借助中文

在我的年紀的人當中,從國中到高中到大學至少受過有十年的英語文課程,學習成果如何呢?

只是證明你有能力在台灣的教育體制下通過英文考試,但不能證明你有英語系國中生程度的能力或是英語系高中、大學生相同水準的語文能力。

若是這樣,那我們所受的英語文學程不僅失敗,還浪費了你可以學好英語文的精力與時間,若你的情形是這樣,你有心想要證明是否如此呢?

找出弱點
請你參加這三項考試GED, TOEIC, IELTS,評量你的英文程度
找出什麼項目是你的弱點?

但請勿再次浪費時間與金錢去參加任何的語文補習班,再次的錯誤學習,不需要用高額的金錢來證明你學習英語文的決心,而是用對方法與教材,不是哪個老師能幫助你,而是你自己,你的頭腦,你已具備的能力,將你身上已有的學習能力找出來。

一併分享我學習的心得與增進能力的樂趣與成就。


學習障礙與困境的現象之二

躊躇滿志卻徘徊在門外
不斷立定志向卻無奈的不知從何下手
苦讀卻不見效果,自怪自己能力不好?

突破障礙與釐清迷思

尤其是不要被漂亮與讓人心動的補習班或是教材廣告術語所騙,繳了很多錢,花了很多時間卻無法得到預期的成果。

當你唸完台灣的國中程度英語文學科,你能夠依相同程度的英美國中生程度的讀本測試自己程度為何嗎?
或是國內高中生對應英美語系高中程度的讀本,同樣的測試自己的英語文程度為何嗎?

對於大學程度的學生,其理亦然,若發現不是能夠有相當程度時該怎麼辦?

從源頭找出問題所在

這只是明白的讓你知道,在國內這樣學習英語文是不對的方式,怪學校與老師教學方式並不能解決問題,很可悲的是,你很難改變學校老師的教學方式,接著要想辦法如何自救?

也同時要想到另一更悲哀的處境

英語系國家學生一天至少有16小時的時間在完全英語文的環境學習(我的算法是有8小時睡覺時間),或許他們不自覺如此,因為包含所有他們接觸的人事物都是英語文這樣的環境,而在台灣的英語文學習環境,你一天學習英語文若只有2小時,如何能並駕齊驅或是迎頭趕上?

有錢人家可以送學子到國外念書,用很昂貴的代價學習,不論是語言學校或是遊學等等,沒有錢的人有沒有錢的方法學習,你需要建構自己的學習環境,如何將學習時間從2小時到4小時到6小時8小時甚至12小時以上?

學習的經濟學 用最少學習成本,達到最好學習成果。

在這學習過程中是否能借鏡別人成功經驗,避免掉別人已走過的冤枉路,用有限的時間與最少花錢的方式。


學習困境,原因之一探討 先認清事實,字彙真的很多!
我也很困惑,英文字怎麼這麼多? 好像遠遠也學不完!
中文與英文字數量的比較,你一輩子也學不完,未學先敗,是這樣嗎?
常用的中文字約一萬多字,請參閱→ http://www.cns11643.gov.tw/AIDB/statistics.do
以下資訊摘錄自Posted 23rd April 2008 by 老頑童
‧教育部頒布的常用國字為4,808字;次常用國字為6,341
‧依九年一貫之國語文指標:
  一二三年級應認識1,000~1,200字;
  四五六年級為2,200字~2,700字;
  七八九年級應識得3,500~4,500字。
依上列二項看來,受完國民教育的民眾至少應都能識得常用的4,800多個國字吧,這應是可以閱讀報紙的字數吧。那麼大學畢業生應能識得多少字呢?
另外還有一些數據,也記下供參考:
‧康熙字典計有47,035
‧電腦big-5內碼字數約13,053
CNS11643中文標準交換碼為48,027
‧全字庫之unicode收錄76,067

英文呢?
資訊爆炸的時代,英語文也是日新月異,英文字彙數量暴增非常快又多

請參閱→
http://en.wikipedia.org/wiki/English_language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lists over 250,000 distinct words, not including many technical, scientific, and slang terms.

但我看到一篇簡報檔,摘錄自「英文單字學習法」  ( 990929 lecture.pdf )

有位英老師說到
我們需要的英文單字量有多少?單字是學習英文的重要關卡!不論是中文還是英文,都必須具備豐富的字彙,才能達到溝通的目的。至於要學會多少單字?以英文來說,口語溝通大概2,000字就已足夠。目前台灣的國小學生要學300個單字,高一到高二大概可累積至2,000以上的單字,再加上平常的課外閱讀,以大學入學考試中心所公布的7,000單字來說,單字量絕對足夠。但是,學校所學的單字,有些並不實用,生活中常用的基礎單字反而不夠多。
每個人平常實際使用的字彙(active vocabulary)其實並不多,大約2,000~3,000個單字就可以應付日常生活所需。
……
是這樣嗎?


學習困境,原因之二探討 是在學翻譯還是學英文?

解構我們傳統學習英語文的模式,我稱之為中文化的英語文學習模式,或是翻譯式的英語文學習模式。

試想,每當你看到一個英文字或是一段英文,先將它轉換成中文再組合解釋,了解它的中文意思後才確認這英語文的意思,這是翻譯式的了解英文。

文字化的學習方式
但若當你是聽一句英語時,這過程又多加上兩道轉折處理,一是將英語聲音轉成英文,再將英文轉成中文的意思來理解,若是要進行對談或是會話,則又多了兩道程序,將中文意思反應過後產生你要回應的內容轉成英文再轉成英語發聲。

就算智能相同的兩種人,一個人每次處理一項資訊要比另一人多一到兩道處理程序,只會使反應變慢,延遲回應,同樣的大腦容量卻要多裝一倍的另一種資訊,多一倍的時間運算處理,除非你要比其他英語為母語的國家人民聰明一倍以上,這不僅為難自己,增加自己學習的困難度與負擔。

這種翻譯式、中文化學習方式比較適合做後製作處理工作的人,如文字翻譯工作者等,或是比較不需直接面對立即反應的聽讀說寫或是只在特定專業領域的行話或是術語,以熟悉特定專門領域的英語文使用情形。

這樣的學習方式是讓自己的大腦做苦工,與外國人運用語文的方式相較之下是在不對等的情況下使用

除非你學習英語文的目的是要與使用中語文的人溝通,否則不要這樣學英語文。

不是每個人學英語文是要做翻譯工作,也不是每個人學習英語文都是要當學者,用字用語要精確思慮要周詳,而是要能即學即用才是運用語言的方法與目的,用對方法與找對教材,才真正能好好學,也能學的很好,讓你英語文極速增加功力,想不好也難!

捨棄翻譯式的學習方法
不要急著想知道英語文翻譯成中文的意思與解釋,用中文學英文只會讓你更難學會英語文,要知道英文的英文意思或解釋,而不是中文意思或解釋,這樣的學習方式,讓每個英文字彙可以關聯更多的英文解釋與用法,這樣才是學習英文的正道。

不要從開始學習時,就輸在起點上,國外英語系的學生他們沒有這樣的困擾,但我們有,所以要從這部份先釐清你學習的方法,為何讓自己難以學會英語文?

檢討自己的學習方式是否能讓自己輕鬆學會,被什麼所困擾就去克服這部份的問題。

翻譯式學習並不是沒有優點,在初階的學習,讓學生很容易就知道當下的學習成果,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同情境下的字彙運用,字義與語意產生變化,這種方式就面臨考驗,尤其是與英語系學生同樣面對這些語言測驗,劣勢立見,又或者是採用強記取分應付考試,日後時間一久,能記得有多少,所以若能夠機會正本清源的採用正統英語系學生的學習方式,就盡早採用,不會在高級程度的英語文測驗裡,因而造成學習的瓶緊與障礙,而再次回歸的學習的本質問題。

再特地強調不是所有翻譯式的學習方法都不好,而是一個程度上、階段性的,例如家人會問你或是工作上需要翻譯,但到了中高級時就會遇到嚴重瓶頸與障礙,更高段的英語文學習,我不在此討論,英語文更好、更懂的人多的是,我只想要自己的程度達到中高級,不然還是要回歸聽英語學英文的方式。

任何學習方式都一定會有成效,只是這成效是否滿足所需或是達成設定的目標。

選定喜好的專業領域再予以專研,每個行業都有專門的行話(Jargon),這對於不是同屬這行業的任何國籍的人來說都是陌生的,也就沒有英語文好壞的區別。若不是要參與這專門領域的工作,基本上不用太放在心上,不會、不懂也是剛好而已。

這些基本的語言認證測驗也都只是為了進入另一階段的學習先修門檻或是入學條件之一而已。
不是考完後就不需繼續學習,而是基本入學、求職、移民的門檻,日後仍要時時刻刻應用在學業、工作、生活之中,所以好的學習方式可以持續增進學習的內涵(深度與廣度),讓語言成為一個學習新知的工具運用在學業、職業或是旅外生活之上。

有人把「教英語文」當成是工作,也就是一項職業,而我們「學英語文」只能算是業餘的,卻也是謀生工具,但我們不需把英語文當成是一種多神聖的頭銜或是職務,我們只是要用而且能夠溝通與正確獲取資訊,不是用來做學問或是把英語文(如文學)當成學問來看待。



這種翻譯式的英語文學習,不要再用了,我們都已被迫學了十幾年了,不管學的好不好,就此打住,夠了吧!


台灣制式英語文教育問題

台灣教育體系下的英語文教學方式目的是為了沒有目的的考試制度,而非讓你成為英語文聽讀說寫的國際工作者。

建議學校裡的英老師任用資格,應該要按英國的考試制度評定老師的英語文能力後,確定是否具有英語老師教學的資格,或是真的都能在各項英語文測驗項目拿到最高級分後,再予評估是否聘用,以免誤人子弟,還讓很多學子視學習英語文為畏途,削弱國家對外競爭力。

也想建議那麼喜歡用翻譯式或是中文化的英語文教學的老師,應該去教英語系的學生學中文才是,或是翻譯一些中國古典文學成英文版,反而可以讓國際間知道台灣有這麼多英文與中文兼修而且功力高強的人,還可以宣揚國威。
不要讓漢學的研究重鎮都在國外知名的學府與學院裡,連研究漢學都要跑到國外去留學或是取經。

在此附帶一提,我的國文成績不管是高中或是大學聯考一直都沒有得到理想的分數,事實上分數都還很差,在大學時,我發覺研讀中國經典名著如論語、莊子的道德經,怎麼看文言文就是看不懂或是很難體會或是理解,但是看了英譯本的論語與道德經反而易懂易解,這就是好的學習方式,用什麼方式容易學習才是重點。

這是一個國家的主其事者沒有雄心與遠見,帶領國家走向世界競爭的版圖與市場,應該儘早將英語文成為台灣的官方語言之一,第二應將所有的電視媒體提供字幕的英語文選項,不要再只有中文字幕或是語音,才是提供人民競爭力的有利措施。

不要再讓人民的錢浪費在一大堆英語文學習的補習班裡。

千萬不要用非常聰明的人才學得會的方法學東西→用翻譯式的方式學習英語文。

舉個例子說明,一本教材900頁若要翻成中文也至少900頁份量,相當於你要讀1800頁的資料,這是很可怕也很沉重的腦力負擔。

當我在大學讀書時的過程中因為讀原文書的經驗,很自然會想採用原文的教材研習這些準備考試的書,沒想到買到教材的內容是用中文解釋,讓我對這問題加以思索,原來很多人是用這種方式在學習英語文,這種不可思議的學習方式,怎麼都沒人探討它的學習方法是否是幫助了想學習英語文的學生面對他們未來在國際上與其他國家英語文使用者溝通上。

既然要分析就先不要排斥這種學習方式的態度,先研究與探討這樣的學習過程與結果是怎樣的,其結果是放棄繼續學習的比例是不是很高? 或是考完試後就全還給老師,以後還要不要用到以後再說了。
這是教育資源與學習成本的浪費。


學習陷阱!→背單字

真的喜歡背單字的人,不背會很難過的人,也不要只背單個字,建議你至少要背一個句子或是一篇文章或是一本書。

我個人是無法用這種方式學習,我在當學生時最怕這種同學,背誦能力強,只要是文科幾乎所向無敵。

我只是提升自己對字彙熟悉度與相關運用的方式才有辦法真正學會一個字彙,我是想不懂,若無法使用一個字,背單字有何用? 若你會用,就沒有背單字這件事好做了。

不要別人設計填鴨式教育方法給你,你也樂於用填鴨方式學習。

這都是學究型的人的專長,不是我們可以記得,這道理就像學英語文的人不是為了當老師,或是想當老師,都一定要分析一句話中的文法。

我們都會說寫中文,有需要記什麼說的方法嗎?你都是很自然的說出,寫下來,根本不會因為是引用什麼文法才會說話或是寫作。

學習時不要去記各種文法,不要記各種原理原則

放了自己吧! 不要學個英語文就把它當成是做學問來研究

連教我們中文的老師也沒教過我們文法,那為什麼學英文要學文法?

培養自己習慣成自然,多一些直覺與感覺,要依據什麼原理原則,要用理性思考不如去學科學與數學。

你遇到學習障礙時,只要想起,同樣是英語系學生他們是怎樣學習的。

台灣英語老師的方法幫不了你,他們喜歡這樣教書,我們也無法阻止,最好的一件事,就是老師這樣教,反正我們也記不住,所以也就算了,在課堂上忍耐一下,總會下課的,哈哈!

你信不信? 我們從小學習英語文最大的障礙就是教我們英語文的老師。


學習陷阱!→文法

我們每天都在用自己熟悉的語言溝通,你有發覺你在用文法嗎?

最不應該學的是文法




哪怕是我們學中文甚至詩詞歌曲(不管是文言文或是白話文),有誰很懂其中的文法?但我不是說其中沒有文法。
那為何學英語文要學文法? 文法是給語言學者研究的學科,不是每個「凡人」一定要懂的(不懂也不表示不會用,或是用錯),很多語言道理都一樣就是習慣用法,學語言一定會學到其間文法的用處,但不需先學文法然後來學語文,這是增加學習障礙與困擾的學習方式。

曾無意間看到一本中文寫作的英文文法書的序文,講述作者提到曾經教過他英老師的用英文寫的英文文法書有多好,對他啟發與影響之深刻。可是他卻又寫一本中文著作的英文文法書,還宣稱有什麼魔法! 我看了真的很搖頭! 這種奇怪的學習方法不知又會害多少學生陷入英語文的學習困境中,台灣的英語文教育怪現象就是這樣,自誤誤人!


長久以來,我一直是個很反教育的人,反的是教育體制與教學方式,填鴨教育與考試方式,學校的教育對我求知與增進知識技能無多大幫助,最主要的幫助還是自學與自修而來,我一直認為學校的課程規劃反而阻礙學習成長。

老師的教學方式仍是手握一本老舊的教科書唸書給學生聽的方式,這是我覺得最可恥的教育方式,但成長過程中的所見大部分的老師都是這種模樣(這是古代書塾的教學方式)
我的學習大部分來自自己研讀與課外讀物,圖書館裡的書籍,我喜歡圖書館甚於教室,我不知道現在的學校教育是否仍是我以前求學時的方式,這不再是我想討論的重點,而是在寫此文時的一些感觸。


中文字的發展困境兼論英文翻譯問題

中文是一種古老的文字,對於新世界的發明與新思維不僅力猶未怠,而且已無法自動產生新知識與新語彙,證據就是中文已無法產生新字解釋新事物,而被外來語取代。

相較於文言文,白話文深受西方英語文的影響,近代的白話文學很多都是學習自英語文的用字用語或是成語翻譯成中文,就變成現代中文文學家或是小說家之流。

小時候學習時不知,長大後隨著見聞增廣,發現很多很多台灣教育界與學術界騙吃騙喝的伎倆,用錯誤的方法教導我們的學子,誤導致較不易成功卻容易受其宰制。

不要再用任何翻譯的方式教導英文,也不要使用任何翻譯的英語文教材,從這步做起,你自然能自學英語文成功,到英文書中去找你的好老師。

現在所用的翻譯方法大部分,是用音譯的方式代替外來語的發音,而這些所用的中文字本身與該指稱的事務無關係且增加記憶的障礙,或是需用一大堆字解釋一個簡單的事務,而讓中文字變得很難簡短指稱一個意義,如此中文變成不容易描述新事物的意義,用更多的中文字解釋,使用這樣的文字最糟的是,反而容易錯誤解釋與無法真正理解原意,而且新的事務隨著世界更新資訊的速度越來越快,也讓這翻譯是採意譯或是音譯莫衷一是,而且又分成好幾種版本的翻譯中文(台灣版、中國版、香港版),或著說你翻譯完之後到底翻的對不對由誰來看,或是由誰來認定?

除非你要學英文的目的是要做翻譯或是口譯的工作,否則,千萬不要這樣學英語文,翻譯是一種很專門的學科與行業。

翻譯的問題很大,譯者若是要忠實的翻譯出原意勢必要花非常多的解釋,然而為了讓文章構句簡潔順暢這又是很困難的一件工作。所以若是學習英語文的目的若是為了完整了解的目的,建議還是讀原文書,不要看任何翻譯書籍,看翻譯書籍是給不想學好英語文的人看的或是針對不需要使用英文的人,切記!

到最後你還是用中文在溝通而不是英文,這表示你既然要學英文又何必要用中文了解英文的意思,你不是用英文在學習英文,或是思考與理解而仍是用中文,你反而要增加兩倍你運用文字的時間與精力。

這同樣適用想使用英漢字典的情形上,學習英文千萬不要用英漢字典,也不要找到用中文講課的英老師,很可惜,我們在學校時,無法選擇老師,也無法要求老師這樣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